赛诺利康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3911051536
   
菜单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产品展厅 证书荣誉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CONTACT US
  • 联系人:王岳宸
  • 电话:86-010-80765002
  • 手机:13911051536
  • 邮箱:wd99top@163.com
公司动态

羊梭菌病的症状表现以及诊断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5-08-27

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菌属中的病原菌引起羊的一类传染病的总称,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羊黑疫、羊猝狙等疾病。梭菌属的病原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粗大厌氧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菌体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因而可以在土壤等环境中存活数年。这类病的共同临床特点是发病较快、病程较短、死亡率高,严重危害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图片

流行特点

羊快疫:发病羊多在6~18月龄之间,营养状况较好的羊多发。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多发于秋、冬、早春气候骤变、阴雨连绵之际,采食冰冻饲草或饥饿常可促使本病发生。


羊猝狙:本病是由 C 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所引起,以溃疡性肠炎和腹膜炎为特征的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生于成年羊,1~2岁羊只发病较多。常见于低洼、沼泽地区。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常呈地方流行性。


羊肠毒血症:本病是由 D 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以腹泻、惊厥、麻痹和突然死亡、死后肾组织软化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各种品种、年龄的羊都可感染发病,多呈散发。2~12月龄且膘情较好的羊最易发病。在牧区,多发于春夏之交、抢青时和秋季牧草结籽后;在农区,多发于收割抢茬季节或采食了大量谷类之后。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


羊黑疫:以2~4岁羊最易感,营养状况较好的羊多发。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多发于春、夏季节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牧场。


羔羊痢疾:主要危害1周龄内的羔羊,以2~3日龄发病最多。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脐带或创伤感染。母羊营养不良、产羔季节严寒或气候炎热时多发。


临床症状

羊快疫:突然发病,往往未见症状就已死亡。有的病羊死前可见疝痛、鼓气,眼结膜发红,磨牙呻吟,倒地痉挛抽搐,口内流出带血泡沫,多于数分钟至数小时之内死亡。


羊猝狙:病程短促,常未及见到症状既突然死亡。有时发现病羊掉群、卧地,表现不安、衰弱、痉挛、眼球突出,在数小时内死亡。


羊肠毒血症:抽搦型:突然发作。倒毙前,四肢出现强烈的划动,肌肉颤搐,眼球转动,磨牙,口水过多,随后头颈显著抽缩,常于2~4 h内死亡。

昏迷沉睡型:早期为步态不稳,以后卧倒,并由感觉过敏、流涎,上下颌“咯咯”作响,继而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病羊发生腹泻,常在3~4 h内安静地死去。


羊黑疫:与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相似,病程极短,多数未见症状突然死亡。少数病程可延长至1~2 d,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离群或呆立不动,呼吸急促,体温可升至41~42 ℃,后期,病羊倒地磨牙,呈俯卧姿势昏迷死亡。


羔羊痢疾: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1~2 d。病初精神萎顿,低头拱背,食欲不振。随后发生腹泻,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病程后期,粪便含有血液,直到成为血便。病羔逐渐虚弱,卧地不起,治疗不及时,常在1~2 d内死亡。发病较轻的,可能自愈。有的病羔,腹胀而不下痢,或只排少量稀便(也可能带血或呈血便),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直至昏迷,头颈后仰,体温下降。若不及时治疗,常在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病理解剖

羊快疫

尸体迅速腐败,腹部膨胀,皮下组织胶冻样。

真胃出血坏死性炎症,黏膜肿胀、充血,黏膜下层水肿,幽门及胃底部黏膜见点、斑状或弥漫性出血,并可见溃疡和坏死灶。

肠道内充满气体或气泡,黏膜也见充血、出血。

腹腔、胸腔、心包腔大量积液,暴露于空气中易凝固。

心内、外膜可见点状出血。

胆囊多肿胀,肠道和肺脏浆膜出血。


羊猝狙

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严重充血、糜烂,有的区段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胸腔、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后者暴露于空气后,可形成纤维素絮块;病羊刚死时骨骼肌表现正常,但在死后8 h内,肌间隔积聚血样液体,肌肉出血,有气性裂孔。


羊肠毒血症

肠道(尤其小肠)黏膜充血、出血,重症病例整个肠壁呈血红色,有时出现溃疡;心包常扩大,内含灰黄色液体和纤维素絮块,左心室的心内外膜下有点状出血;肺脏出血和水肿;胸腺出血;死后肾脏软化如泥样。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


羊黑疫

病死羊皮下静脉显著充血,皮肤呈暗黑色。胸部皮下组织常水肿。浆膜腔有液体渗出,暴露于空气中易于凝固,液体常呈黄色,胸腔液略带血色。胸腹腔中的液体容量可达100 mL或更多,心包腔积液约60 mL。左心室心内膜下常出血。真胃幽门部和小肠充血、出血。肝脏充血肿胀,从表面可看到或摸到有一个到多个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的界限清晰,灰黄色,不整圆形,周围常为一鲜红色的充血带围绕,坏死灶直径可达2~3 cm,切面呈半圆形。


羔羊痢疾

病死羊脱水明显,消化道病变较重,真胃内往往存在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特别是回肠)黏膜充血发红,常可见到多数直径为1~2 mm的溃疡,溃疡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有的肠内容物呈血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间或出血。心包积液,心内膜有时有出血点。肺常有充血或淤血区域。


鉴别诊断

羊梭菌病与羊炭疽、羊巴氏杆菌等类似疾病相鉴别。其中羔羊梭菌性痢疾应与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等类似疾病相区别。


1、与羊炭疽:炭疽可致各种年龄的羊只发病,临床检查有明显的体温反应,死后尸僵不全,可视粘膜发绀,天然孔流血,血液凝固不良。细菌学检查可发现具有荚膜的炭疽杆菌,此外,炭疽环状沉淀试验也可用于鉴别诊断。


2、与巴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的病程多在1天以上 ,临床表现有体温升高,皮下组织出血性胶样浸润,后期则呈现肺炎症状。病料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染色的巴氏杆菌。


羔羊梭菌性痢疾应与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类似疾病相区别。


1、与沙门氏菌病: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初生羔羊腹泻,粪便也可夹杂有血液,剖检可见皱胃和肠粘膜潮红并有出血点,从心血、肝脏、脾脏和脑可分离到沙门氏菌。


2、与大肠杆菌病: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羔羊腹泻,用魏氏梭菌免疫血清预防无效,而用大肠杆菌免疫血清则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羔羊濒死或刚死时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学检查,分离出纯培养的致病菌株具有诊断意义。


羊梭菌病抗体快速检测卡检测诊断

羊梭菌病抗体快速检测卡是一种基于免疫层析技术的现场快速诊断工具,主要用于检测羊血清或血浆中的梭菌病特异性抗体(如产气荚膜梭菌、腐败梭菌、诺维氏梭菌等引起的疾病抗体)。


检测原理:免疫层析技术

本试剂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原理制成,样本加入到加样孔后与胶体金标记物一起沿层析膜移动,若样本中存在梭菌抗体则与胶体金标记物及检测线上的抗原结合而显示紫红色,若样本中不存在梭菌抗体则不产生颜色反应。


检测方法

血清/全血加样方式:撕开检测卡铝箔包装袋,取出检测卡,放于平整、洁净的台面上,使用袋内吸管取1滴血清或2滴全血缓慢滴加到加样孔内,再滴加2滴稀释液到加样孔。

室温下放置,10-15 分钟判断结果,15 分钟后的显色结果无效。


结果判断

阳性:T线和C线均显色(颜色深浅可能反映抗体浓度)。

阴性:仅C线显色,T线无色。

无效:C线未显色(需重新检测)。


疾病早期筛查与预警

快速诊断:羊梭菌病(如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等)潜伏期短、死亡率高,传统实验室检测需数天时间。快速检测卡可在10-10分钟内出结果,实现“现场即时诊断”,为抢救病羊争取时间。


无症状感染检测:部分羊可能携带病原体但未表现临床症状,通过定期抽检可及时发现隐性感染,避免疫情扩散。


新购羊只检测:引入新羊时,使用检测卡快速筛查是否携带梭菌抗体或病原体,防止外源性疾病传入。

隔离期监测:对隔离羊群定期检测,确认无感染后再混群,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疑似病例确诊:当羊群出现急性死亡、腹泻、神经症状等疑似梭菌病时,快速检测卡可辅助现场确诊,指导隔离、消毒等紧急措施。


总结:羊梭菌病抗体快速检测卡是一种便捷的筛查工具,但需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和临床信息综合判断。对于重要决策(如出口检疫或疫情处置),建议通过实验室定量检测(如ELISA)和病原学检测(如PCR)进行验证。

联系方式
手机:13911051536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