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吸虫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肝片吸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肝片吸虫病在我国分布很普遍,该病在多雨年份时常流行,干旱的年份显著减少。在潮湿、沼泽地放牧往往引起地方性流行,可造成牛、羊等牲畜大批死亡。绵羊和山羊对肝片吸虫最为敏感,其次是牛。对幼畜比成畜危害更为严重。人体感染往往是喝生水、食生菜所致。
一、病原体
肝片吸虫有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两种。
肝片吸虫新鲜虫体呈棕红色,雌雄同体,成扁平叶状,前部宽于后部,前端伸展呈圆锥状突出,称为头锥,后有一对阔肩,口吸盘在虫体前端呈圆形,腹吸盘大于口吸盘在肩的平行线上,肝片吸虫虫卵呈椭圆形,淡黄色,一端有盖;
大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的区别在于前者前端无显著的圆锥突出,虫体的两端几乎成平形,后端不缩小,虫卵呈深黄色。肝片吸虫大部分虫体长20~25毫米,宽8~13毫米。
二、感染途径
肝片吸虫成虫在牛、羊胆管内排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到体外,在适宜温度下发育为毛蚴;毛蚴在水中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的体内,并逐渐发育为胞蚴、雷蚴;雷蚴继续生长变为尾蚴。
肝片吸虫幼虫期在椎实螺体内进行大量的无性繁殖,一个阳性螺可以逸出600~800个尾蚴。尾蚴在椎实螺体内发育50~80天后离开螺体在水中游动,经数小时后脱掉尾巴,形成囊蚴,具有感染性。囊蚴的抵抗力很强,在潮湿无日照的条件下,可生存6个月还保有感染性。
家畜饮水或放牧时吞食囊蚴而引起肝片吸虫感染。
三、感染症状
肝片吸虫的感染季节多在夏末和秋季,于翌年的春季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而发病,急性者当年秋季即发病。我国北方牧区由于气候回暖较迟、雨季延后,畜群感染多在秋季。
肝片吸虫感染牛、羊等动物后分泌毒素渗入动物血液中,溶解其红细胞,具有溶血作用。同时虫体摄取宿主的营养成分,引起宿主营养状况恶化,生长发育受阻,生产能力下降,危害性很大。
羊大量急性型感染症状表现为下颌、胸、腹下水肿,病羊贫血、消瘦、畜体衰弱、共济失调、卧地不起、精神不振、食欲废绝、体温升高、肝区触诊敏感,也有咳嗽和腹泻者,因肝片吸虫分泌毒素的刺激有的引起神经症状,通常因肝炎、腹膜炎在几天内快速死亡;
羊慢性型感染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病羊渐进性食欲不佳、黏膜苍白、出现贫血,被毛粗乱、眼睑、胸、腹下水肿,体质消瘦、衰弱,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连绵不绝。
牛感染的症状与羊的相似,但多为慢性型,患畜消瘦、食欲不振、被毛粗乱、奶牛泌乳量下降、耕牛耕作能力降低,孕牛往往发生流产,犊牛还会出现周期性瘤胃鼓胀、前胃弛缓、下痢等症状。牛感染严重的,最终会因衰竭而死亡。
四、病理变化
感染初期患畜发生急性肝炎,肝脏病灶中有暗红色凝固的血液和很小的虫体,多时可达千条以上。肝片吸虫幼虫期穿破肝表膜引起肝损伤和出血,其他器官因幼虫的移形出现浆膜和组织损伤。肝包膜上有时有纤维素性薄膜,腹腔中积有大量血液。
感染后经过2~3个月发生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肝组织有淡白色索状瘢痕、胆管壁发炎、粗糙、肥厚、壁变硬呈索状突出于肝表面。常在粗大变硬的胆管内发现虫体和磷酸盐的沉积,肝实质变硬。
在严重发病的肝脏中往往找不到虫体。轻度感染时,可看到胆管炎及间质性肝炎,在胆管中有虫体,黏膜苍白、血液稀薄。虫体的刺激使胆管壁增生,可造成胆管阻塞,引起肝实质变性、黄疸等。
五、检测与诊断
1、胶体金快速检测卡
肝吸虫病抗体检测卡是一种用于检测动物(如牛羊)血清或全血中肝吸虫抗体的快速诊断工具。以下是对该检测卡的详细介绍:
准确性高: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原理,特异性高,能准确检测样本中的肝吸虫抗体。
操作简便:无需复杂设备,只需简单几步即可完成检测,适合现场快速筛查。
快速出结果:加样后室温下放置10-15分钟即可判断结果,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储存方便:储存于阴凉干燥处(2-30℃),有效期长达24个月。
使用说明
样本采集与处理:
血清:按常规方法抽取2-3ml血液置洁净干燥的试管中,静置约1小时后于4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也可将血液静置约2小时,待自然析出血清),分离出血清。要求血清清亮,无溶血、无污染。血清样本短期可于2-8℃保存,长期需置-20℃保存。
全血:采集新鲜抗凝全血当天使用,未加抗凝剂的全血现采现用。
检测步骤:
撕开检测卡铝箔包装袋,取出检测卡,放于平整、洁净的台面上。
使用袋内吸管取1滴血清或2滴全血缓慢滴加到加样孔内,再滴加2滴稀释液到加样孔。
室温下放置,10-15分钟判断结果。15分钟后的显色结果无效。
阴性:在观察孔内,只有对照线区(C)出现一条紫红色线。
阳性:在观察孔内,检测线区(T)及对照线区(C)同时出现紫红色线。抗体滴度越高,检测线(T)颜色越深。
无效:在观察孔内,对照线区(C)不出现紫红色线。
注意事项
试验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确保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样本要求:避免使用污染浑浊、严重溶血、大量的样本。
操作规范:避免接触检测卡上加样孔和检测窗处的层析膜,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废弃物处理:试验的废弃物应视为污染物,并按当地相关规定妥善处理。
产品使用:本检测卡仅供筛查,不作为确诊依据。如需确诊,请结合其他检测方法或咨询专业医生。
应用场景
肝吸虫病抗体检测卡适用于兽医临床、动物疫病防控、养殖场等场所,对牛羊等动物的肝吸虫病进行快速筛查和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肝吸虫病抗体检测卡是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的检测工具,对于牛羊等动物的肝吸虫病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2、实验室诊断
根据症状、粪便虫卵检查以及流行病学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如能配合剖检,在肝实质发现肝片吸虫的幼虫和出血或在肝胆管中发现多量虫体可最后确诊。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
01病原学诊断。粪便虫卵检查,最好用沉淀法。即由直肠采取粪便5~10克加水调匀使之成1∶20的混合液,用尼龙网筛过滤,滤液静置10~15分钟,倾去上层液体,然后加水搅匀,沉淀静置5~8分钟倾去上层液体,反复水洗3~4次,用低倍镜观察有无虫卵。
02血清学诊断:
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
②间接血凝试验(LHA)。
符合该病的流行特点、临诊症状且符合病理变化的可初步诊断为临诊疑似肝片吸虫病例。临诊疑似肝片吸虫病例且符合病原学诊断粪便检查法或血清学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间接血凝试验(LHA)两者之一为阳性的可确诊为肝片吸虫病。
六、防治措施
1、治疗方法:
①丙硫咪唑。为广谱驱虫药,驱除成虫有效,羊的剂量按体重8毫克/千克,牛按体重10~15毫克/千克经口投服用药。
②五氯柳胺。驱除肝片吸虫有高效,适用于冬春治疗慢性肝片吸虫,本品对绦虫也有疗效。羊按体重15毫克/千克,牛按体重10毫克/千克,经口投服用药。
③碘醚柳胺。驱除肝片吸虫成虫和6~12周龄未成熟肝片吸虫。牛、羊剂量为每千克体重用7.5毫克,经口投服用药。注射牛按体重3毫克/千克用药。
④肝蛭净。牛按体重12毫克/升,一次经口投服用药,对成虫和幼虫都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为高效低毒的杀虫药。
⑤蛭得净。牛按体重12毫克/千克,一次性口服用药,对成虫、幼虫均有疗效。
2、预防措施:
对肝片吸虫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即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不在有螺的沼泽和低洼污水处放牧,注意家畜饮水卫生和圈舍的干燥,在流行地区进行预防性定期驱虫。